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——生物工程

日期:2025-04-07 浏览量:

一、专业简介

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可追溯于1952年南京工学院建立的国内第一个发酵工学专业。1958年在无锡轻工学院成立食品工业系发酵工学教研室,1984年成立发酵工程系,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。发酵工程专业于1981年、1984年和1988年分获全国最早的发酵工程硕士学位、博士学位授予点、国家级重点学科点。所依托的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在2009、2012、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比中位居全国并列第一、第二和A+,2017年入选我国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。是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(特别是发酵工程学科)中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。

本专业2002年获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,2010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和国家特色专业,2012年获批国家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,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,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《生化工程》等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。《微生物遗传育种学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
二、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元素情况

1.坚持立德树人的首要教学目标。在新修订教学大纲过程中,准确贯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,将立德树人作为各门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,以问题为导向深度挖掘思政元素,重构课程教学大纲,在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各方面均体现思政元素。各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,有机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“四个自信”等教育的内容,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全覆盖。

2.完善知行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,坚持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、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,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目标协同,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义的爱国主义。

3.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。制定“课程思政”教学设计表,明确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;以在线资源学习、案例分析、研讨互动、参观体验、实践调研、融入考核、更新教案/讲义等教育方法载体,落实课程思政。

三、成果成效

1.依托“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”系列实践教育活动砥砺青年初心,拓展思政育人新阵地。

专业依托单位生物工程学院组建“百年大党正年轻”党史宣讲团,深入历史现场,开展联结式群众服务活动,坚持学思践悟,汲取党史智慧、砥砺初心使命。“大手拉小手,国旗下成长”爱国主义教育活动、“从生命科学到生物制造”公众科学日活动、“在中国大地扎根奉献,向建党百年实干献礼”主题党日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获中国青年网、扬子晚报、无锡日报、无锡教育电视台、江南大学官媒等媒体报道。

2.依托“双带头人”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“言微新生”教师育人工作室,开辟协同育人新途径

专业在基层教学组织和支部组织建设方面不断创新,将支部建立在课程群中,将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开展支部建设。微生物群教工党支部将支部教学名师资源与支部党建工作有机结合,通过名师言传身教和“传帮带”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和立德树人的能力,获批学校的“双带头人”党支部书记工作室。“言微新生”教师育人工作室以资源多元协同、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为目标,系统开展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。

党支部书记工作室

教师育人工作室开展活动

3.依托课程思政教改重点项目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,构建课程育人新高地

通过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、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、江南大学课程思政研究重点项目等,不断探索专业课程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实践。全面修订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,实现课程思政覆盖所有课程,思想政治教育覆盖所有活动。全面落实思政元素进大纲,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递,形成“三全育人”局面。

4.依托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创新工作品牌,厚植学科底气学科自信,激发学科使命新担当。

采取知名教授领衔、团队联合授课的模式,打造“中国系列、江南特色”通识教育精品课程--中国酿酒,立足中国实践、讲好中国故事、传递中国声音。高效运营“党建+学科+文化+”子系统,致力培养新时代生工英才。开展“重温发酵历史,讲述发酵故事,传承发酵精神”主题实践活动,守住发酵初心,传承发酵梦想。

传承发扬学科文化活动

编撰出版学科文化书籍

推荐要文